上圖前中為萬象山慈龍寺常露上人,多年來有如母親般,關切玫瑰鹽燈陳淑芬與家人(上圖後排中,為名書法家周良敦老師,周老師長期在台中監獄教受刑人書法,端正社會風氣。知名藝人、更生人顏正國,是周良敦老師在台中監獄教書法的學生之一)(前排左為周老師的夫人許美姿,也是藝術工作者)

 

 

 

 

 

懷念大弟陳乾原

 

 

 

 

萬緣放下、萬象隨緣觀自在!

 

 


 

2009年5月中,玫瑰鹽燈陳淑芬在部落格寫一篇文章,懷念車禍過世20年的大弟陳乾原。沒想到引起一位同名同姓 陳乾原 醫師的迴響,令我更震撼的是,他和我弟弟陳乾原不但同名同姓,而且同年同月生(同屬龍)。長年吃素的陳乾原醫師,曾經在花蓮慈濟醫院執醫4年,除了在三峽行醫外,也是台北醫學大學博士班的醫學博士候選人。

 

 

 

 

陳乾原醫師(右)於2009526親訪象山第一站,與玫瑰鹽燈陳淑芬(左)一見如故,倆人義結金蘭,結下後半生姐弟緣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巧的是,玫瑰鹽燈陳淑芬(中)的小兒張家睿(右),2009年考上台北大學,而陳乾原醫師(左)的家就在三峽北大附近。當年9月,睿兒在三峽租屋,和房東林有信簽約時,我不經意提到陳乾原醫師的名字,沒想到引起 房東 太太驚呼,因為 陳 醫師是 房東林 先生的貴人 和家庭 醫師。當晚, 林 先生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房租,宴請我們母子 和陳 醫師。席間,吃素的醫師,只是喝著他的蘋果西打,笑容滿面的「欣賞」我們吃大餐。照片中,是玫瑰鹽燈母子,第一次到陳乾原醫師家作客,在陳家佛堂前留影,左為佛前蓮花鹽燈。

 


 

 

 

 

玫瑰鹽燈之子張家睿(右)與陳乾原醫師(左),2010年春節後,在台北市信義區莊敬路215號1樓的象山第一站碰面),一起回三峽。玫瑰鹽燈能與 陳乾原 醫師結下姐弟緣,要感謝網路的穿針引線。由此也見證部落格的影響力,簡直是「上窮碧落下黃泉」。認識 陳乾原 醫師,讓我有著無限感恩!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慈悲為懷的 陳乾原 醫師,曾是花蓮慈濟醫院的 家醫科 醫師和佛教僧伽聯合診所的主治醫師。目前在三峽開業懸壺濟世素食的陳乾原醫師,擁有中西醫專業,受到證嚴法師和印順導師的感召他仁心仁術,以拯救病人的身心靈為畢生志業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後記:陳乾原醫師與太太陳文英藥劑師,於2012年夏天,在新北市三峽區文化路264-1號 02-2671-3119 開業成立如原診所與如音藥局,由於陳醫師擁有中醫、西醫執照,因此如原診所得以中西醫整合,作全方位醫療服務。上下圖照片為陳乾原醫師,近年來,定期到象山第一站出診,為義姐陳淑芬把脈、問診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以下為<僧伽醫護會刊>第二十五期, 沈秋萍採訪 陳乾原 醫師的訪問內容: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永遠的第一次 專訪 陳乾原 醫師

 

 

 

本身是台中人的 陳乾原 醫師,選擇到三峽定居,並在當地行醫,完全是為了便於親近佛法。他說:「從我家可以看到西蓮淨苑,反之,從西蓮淨苑也可以看到我家。」其實,早在就讀北醫時,他即與西蓮淨苑結下殊勝因緣。

 

 

 

國中時一次運動傷害留下後遺症,讓 陳 醫師時常感到頭痛、肩頸僵硬,雖然家人帶他去看過許多醫生,可惜並無明顯改善,他就帶著這樣的病痛讀完高中、進入大學。緣於本身的病痛經驗,當看到佛學社的宣傳單時,被其上的文字深深吸引,便主動加入慧海社,平時假日跟著學長到西蓮淨苑聽師父講經,而寒暑假,則常在淨苑裡度過。也早在那時,他即與慧明法師結緣,基金會成立後,很自然地貢獻出自身心力。

 

 

 

陳 醫師提到三個對他影響至深的人:一是證嚴法師,他秉承『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』的佛陀胸懷,發願聞聲救苦,布施大愛。受到證嚴法師的感召, 陳 醫師曾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四年,如有機會助人,必儘量去做;二是印順法師,他自小身體孱弱,疾病纏身,卻能忘卻病痛,深入佛教義理,在佛學思想研究取得極高成就,相形之下,自己的小病痛又算得了什麼呢?三為智諭法師,師父性格剛毅,深居簡出,律己甚嚴,講經精簡扼要,對 陳 醫師的向佛之路,多所啟發。

 

 

 

智諭法師曾說:「學佛如大海行舟,先深後廣。」 陳 醫師將之視為座右銘,他自承是個興趣廣泛的人,對許多事物都覺有趣,躍躍欲試,這樣的好處是:時時對事物保持高度興趣,且在一番鳥瞰之後,對事物能有一全盤性的了解,在實際深入時,可以確保切入點較符合大局;但,缺點是:在實際的應用上,往往顯得熱心有餘,毅力不足,容易見異思遷、半途而廢。智諭法師的這句話,無論是在學佛或生活層面,對他都具有點醒的作用,時刻惕勵自己進行「收攝」的動作。

 

 

 

醫師認為「認識生命,準備死亡」是人生極為重要的課題,西蓮淨苑住持惠敏法師經常說:「把每次的接觸、遭遇都當成是第一次,也是最後一次。」因為我們並不知道自己何時死亡,今天躺下去睡,明天是否還能爬得起來?如能將每件事當成是第一次,就不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,每件事都新鮮有趣,而能以全新的態度去面對;把它當成最後一次,則每件事將深具意義,我們會格外珍惜每一次的經驗,全力以赴,而不會因循苟且。因此,正視「生命無常」這個現實,將會影響到我們的日常行為和我們對生命的看法。

 

 

 

身為家庭醫學科醫師,加上對佛學的體悟,「臨終醫療照護」是 陳乾原 醫師未來想著力的方向。他認為,如何協助病危者及其家屬面對臨終的事實,讓病人減輕肉體痛苦、降低心靈的恐懼,在人生的最後一程走得安詳而有尊嚴,是一件重要而有意義的事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鹽燈象山第一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