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48期獨家報導佛畫家郭恩慂畫觀世音菩薩的故事
以下三十三觀音的故事 是陳淑芬為郭老師的佛畫專輯所整理的文字
三十三觀世音菩薩的故事
文、整理/陳淑芬
觀音,觀照智慧而得大自在的菩薩,又稱「觀世音」或「觀自在」,在佛教中的地位,僅次於釋迦世尊與阿彌陀佛。兩千年來,觀世音菩薩的信仰遍佈亞洲各國,甚至到達西方世界,形成東方宗教世界最美麗的傳說。
觀世音菩薩擁有慈悲的胸懷,能聞聲救苦,引領娑婆眾生脫離世間苦厄。若依典籍記載,《法華經》第二十五品〈普門品〉中說:「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,受諸苦惱,聞是觀世音菩薩,一心稱名。觀世音菩薩,即時觀其音聲,皆得解脫。」也就是說,凡有眾生,若在苦惱之時,只要聽說觀世音菩薩,而專心虔誠地稱念觀音聖號,觀音菩薩便會立即聽到每一眾生的音聲而同時予以救濟,所以叫做觀世音。正如《六祖壇經》提到:「慈悲即觀音。」《悲華經》也記載:「寶藏佛授記云:汝觀眾生,生大悲心,欲斷眾生諸苦惱故,欲眾生住安樂故,今當字汝,為觀世音。」
觀世音菩薩的化現,因時機與因緣的不同,而會在許多地方出現。《法華經》記載,觀音可變「三十三身」。其中〈普門品〉也有:「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,以種種形遊諸國土,度脫眾生。」也就是說,觀世音菩薩功德圓滿,為普渡眾生而遍遊天下,所以其應化無方,法相多樣。中國、日本佛教徒依據《法華經‧普門品》所載三十三身而創作的三十三觀音,在民間最為著名,流傳最廣。
《法華經‧普門品》舉出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三身,名目與《楞嚴經》的三十二身大致相同。那便是:佛身、辟支佛身(即是獨覺和緣覺)、聲聞身、梵王身、帝釋身、自在天身、大自在天身、天大將軍身、毗沙門身(四大天王之一,印度又視為財神)、小王身、長者身、居士身、宰官身、婆羅門身、比丘身、比丘尼身、優婆塞身、優婆夷身、長者婦女身、居士婦女身、宰官婦女身、婆羅門女、童男、童女、天龍、夜叉、乾闥婆、阿修羅、迦樓羅、緊那羅、摩侯羅伽、人及非人等身、執金剛神身。
如同名字代表一個人,三十三觀世音菩薩的名字,也代表他們特有的德行與樣貌。所有這些名稱各別,形象互異的觀音顯化之形,大致可分為顯身與化身二大類:顯身者,是指觀音自身形象的顯現,如多首、多目、多臂、千手千眼等;化身者,指觀世音菩薩為了說法教化,在不同時間和地點,顯現不同身分。三十三觀音則顯身與化身皆有之。不管是三十三應現,或三十三化身,以觀世音菩薩的隨機應現,三十三身只是千千萬萬的小部份化身而已。
這三十三觀音觀音呈象分別是:楊柳觀音、龍頭觀音、持經觀音、圓光觀音、遊戲觀音、白衣觀音、蓮臥觀音、瀧見觀音、施藥觀音、魚籃觀音、德王觀音、水月觀音、一葉觀音、青頭觀音、威德觀音、延命觀音、眾寶觀音、岩戶觀音、能靜觀音、阿耨觀音、阿摩提觀音、葉衣觀音、琉璃觀音、多羅觀音、蛤蜊觀音、六時觀音、普慈觀音、馬郎婦觀音、合掌觀音、一如觀音、不二觀音、持蓮觀音及灑水觀音。
1、楊柳觀音:亦稱柳葉觀音,三十三觀音位列第一。手執楊柳枝,行療眾生除病苦,所以又稱藥王觀音。古印度時,人們認為楊枝可消災除病,治癒一切疑難雜症。《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》上有:「若欲消除身上眾病者,當修楊柳知藥法,其藥王觀自在像,相好莊嚴。」《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》裡,佛陀向數千比丘與菩薩介紹西方三聖,談到觀世音菩薩時曾說:「毗舍離人,即具楊枝淨水,授觀世音菩薩。」楊枝又稱楊柳,在古印度是刷牙的齒木,印度或西域宴客多贈楊枝和香水,表示懇請,因此佛教中請佛菩薩也用楊枝淨水表達誠意。觀音菩薩利樂眾生,隨緣自在,恰似楊柳隨風自在。忍辱柔和的觀音德相,配合自在柔軟的楊柳枝,就是楊柳觀音的聖像特徵。
2、 乘龍觀音(龍頭觀音):龍向來被視為四靈之一,能夠善為變化。自古以來,中國及印度都特別尊敬龍,如《大智度輪第三》讚嘆龍神說:「大龍王從海上來,起大雲、廣偏虛空,放大電光,照耀天地,大洪雨注下,潤澤萬物。」印度神話中,八大龍王聞佛說法,為佛法之外護,因此有龍頭觀音之說。又《法華經‧普門品》中也說:「應以天、龍、夜叉等身得度者,即皆現之而為說法。」以龍為萬獸之王,騎乘於雲中龍頭,譬喻觀音菩薩之神威。印度北邊的不丹,以龍為國旗圖騰,稱為天龍之國。觀音菩薩道場普陀山位於南海中,根據中國傳說,海乃龍王轄地,龍能自海中取水於天,普降甘霖在人間。觀音站立於龍頭之上,意在使天下風調雨順,保天下太平。
3、持經觀音:持經觀音又稱聲聞觀音。〈普門品〉中:「應以聲聞身得度者,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。」「聲聞」是指聞佛聲教,悟出四聖諦理,斷三界見思惑,進入涅槃的聲聞僧,此觀音因手持經卷而得名。傳說唐朝末年,黃巢亂起,當時浙江臨安縣青年錢鏐準備召集鄉勇抵擋匪寇,當他意志動搖時,觀音菩薩給他千手千眼的勇氣,錢鏐果然百戰百勝,由杭州太守晉任為吳越王。二十年後,錢鏐決定拋棄榮華富貴,前往浙江杭州靈隱山飛來峰的天竺山尋聖訪道。途中見到僧人一空端坐在大石上,專心看經卷。一空告訴錢鏐,觀音菩薩要他在此等待吳越王,並將大乘經卷傳授與他宣揚佛法。錢鏐因此就地建造一座看經院,由一空大師主持。這座看經院所供奉的觀音菩薩聖像,就是持經觀音。
4、圓光觀音:因其法像背部呈現熾盛的圓光火焰而得名。圓光一詞見於《無量壽經》:「身長八十億那田他恆河沙田旬,呈紫金色,頂有肉髻,頂有圓光。」觀音菩薩慈愛圓滿,圓光象徵臨危不懼,佛光普照人間。〈普門品〉也載:「無垢清淨光,慧日破諸暗,能伏災風火,普明照世間。」「無垢清淨光」就是智慧之光,照耀婆娑世界,照除三惡道裡的種種黑暗;眾生之真本如明鏡,只因妄念使明鏡蒙上塵埃,欲令轉迷成悟,就得依觀音清淨智光,轉暗為明。「能伏災風火」的「災」是指眾生所受的內外諸苦,風、火則是內心的無名風與煩惱焰。眾生外來的災難,都是由內在的煩惱,驅使身、口、意造諸惡業的果報。觀音智慧光能照破眾生煩惱,消除心垢;內在之苦解決,外在災難也就不復存在。
5、遊戲觀音:因觀音乘雲作遊戲坐,故有此名。遊戲坐又稱安逸坐,是佛教造像中比結跏趺坐還隨意自在的一種坐姿。遊戲觀音乘坐五彩飛雲,雲遊四海,救苦救難,普渡眾生。《法華經‧普門品》記載:「有人趺自高處,肌膚未損,乃菩薩遊戲自在之法力所致。」又云:「觀世音菩薩,有如是自在神力,遊於娑婆世界。」遊戲觀音是表示觀世音菩薩的圓通無礙,不拘時處,示現遊戲自在。佛經稱諸佛菩薩救度眾生為易事、樂事,猶如遊戲。故而謂專心救度眾生為得遊戲三昧。遊戲,意謂自在無礙,而常不失定意,叫遊戲三昧。
6、白衣觀音:觀音菩薩又稱聖觀自在菩薩、正觀音、大聖觀自在、大悲聖者、大精進觀世自在、白衣觀自在母等,觀音聖像多數身著白衣,現慈容相。白代表去掉污垢,顯出清靜菩提心的意思。《白衣大士神咒》是最著名的觀音經咒之一,常念誦,可消災解厄。在藏傳佛教中,傳說觀音悲眼看娑婆世界,發覺世人在貪、瞋、癡的輪迴業網中無限痛苦,一時憂傷流下兩行淚珠,左眼滴落的淚珠幻化成溫柔的白度母,右眼滴落的淚珠幻化成兇猛的綠度母。度母對觀音說:「你不要憂傷,讓我來助你一臂之力渡化眾生。」從此,度母成為觀音悲心的化現。觀音菩薩隨類應身,所謂:「現種種形,說種種咒,現形說咒,皆以無畏施於眾生。」觀音聖像之多不可計量,然流傳世間最多者,為現比丘身持淨瓶的白衣觀音。
7、蓮臥觀音:又稱臥蓮觀音,因坐臥於蓮葉上而得名。最早的觀音是出現在印度的蓮華手菩薩,蓮花因此成為觀音的重要標記之一。《妙法蓮華經》是大乘佛教著名的經典,蓮華喻潔白美麗,蓮華即蓮花。傳說佛陀一降世就行七步,而且每踏一步就有一朵蓮花湧現。佛經上形容極樂世界長滿蓮花,諸佛菩薩多以蓮花為座。據《智度論》:「韋紐天生於水,臍中出千葉金色妙寳蓮花,此花大放光明,如萬日俱照。」「花中有人結跏趺坐,此人復有無量光明,名曰梵天王。此王心生八子,八子生天地人民。」後來佛教徒仿婆羅門教敬奉大梵天的辦法,也請諸佛菩薩坐蓮花寶座。依〈普門品〉所載:「應以小王身得度者,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。」小王乃尊貴之身,蓮臥觀音是三十三觀音應化身中的小王身。《理趣經》:「觀自在菩薩手持蓮花,觀一切有情身中如來藏性自性清淨光明,一切惑染所不能染,由觀自在菩薩加持,得離垢清淨,等同聖者。」在佛法中,含苞的蓮花比喻眾生本有卻未顯露的佛性;半開的蓮花比喻眾生初發菩提心,開始修習善行;已開的蓮花,比喻菩提心顯現,證悟佛果。
8、瀧見觀音(飛瀑觀音):因其像坐在岩石上觀賞瀑布而得名,又名觀瀑觀音或飛瀑觀音。瀧,意即湍急河流中之水聲。寓意芸芸眾生,猶如墮火坑中,觀音法力猶似湍流,可於傾刻間,讓火坑化作蓮池。〈普門品〉記載,如果有人被陷害推入火坑中,此時只要念觀音經文,就可以將火坑變成池塘。例如:陷入火坑之少女,喊觀音法號即可獲救。故瀧見觀音又稱「現火坑變成池之身」。深思是觀音法相典型特點之一,冠中有阿彌佗佛的瀧見觀音,眺望流泉飛瀑,作沉思狀,似在聽瀑布聲,又像在深悟哲理。瀧見觀音又有一說是,傳說古代嘉興縣有位農夫耕田時,挖出大尊碧色琉璃觀音像,此觀音因出自田瀧間,所以稱為瀧見觀音。
9、施藥觀音(施樂觀音):此觀音因憐憫人間疾苦,為眾生消除苦痛,謀取治病藥草而得名。《觀世音菩薩傳》記載,唐朝年間山東登州府地界,瘟疫流行,菩薩化身智林山寺外的老頭,給藥治病不需錢,後老者告知智林山寺優雲師父,因為當地百姓正氣虧耗,被外邪侵襲所致,指點優雲只有藿香可治,原來老頭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。觀世音菩薩所說的正氣虧耗,就是在指示大家,平時要多行善事,廣積福德,如此才不至受外邪所侵襲。當地居民,為了要報答觀世音菩薩的福德,大家捐錢蓋觀音庵,當時所塑造的觀世音菩薩像,就是施藥觀音,亦稱施樂觀音。
10、魚籃觀音:此觀音因手持魚籃而得名,又名魚籃大士。據《觀音感應傳》記載,唐憲宗元和十二年,陝右地方金沙灘來了一位手提魚籃的絕色美女,許多男人都為賣魚女的美艷傾倒,向她苦苦求婚,賣魚美女說:「如果誰能在一夜之間背熟〈普門品〉,我就嫁給他。」第二天,能背者竟有二十人,賣魚女又說:「誰能在一夜之間背熟《金剛經》,我就做他的妻子。」結果尚有十人能背。賣魚女再要他們在一夜間背熟《法華經》,終於僅有馬郎做到。沒想到在新婚之日,賣魚女卻患急病死亡,從此馬郎天天誦唸各種經文,漸漸對佛法有了感悟。數月後,有個和尚忽然找上門告知馬郎,其實那位賣魚女是觀世音的化身。因為馬郎所住的地方居民,只知習箭射獵、捕魚殺生,不知有佛法僧三寶,因此觀音才會化身美女,教大家誦唸佛經,點化大眾。馬郎後來在和尚指點下打開賣魚女的墳墓,只見棺裡只留著一副黃金鎖子骨,才知道原來這位美人,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。
11、德王觀音(梵王觀音):因現梵王身而得名,《法華》文句提到,大梵天王「從德立名」,因其德行高超,故稱德王。依〈普門品〉所記:「應以梵王身得度者,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。」梵王乃色界之王,是指色界初禪天的大梵天王,德行高超。初禪,計有梵眾天、梵輔天、大梵天的三天。梵眾天是指大梵天中的普通梵民;梵輔天是輔助大梵天的臣佐。梵王,就是大梵天的天王。婆羅門教認為,這個世界是大梵天創造的,也是人類的創造者。梵王能支配及主宰人類的一切,地位崇高。觀世音菩薩知道這類眾生,不是其他身分可以度脫得了的,所以就現大梵天王的身相,讓他們依法修行,獲得解脫。西藏佛教徒認為觀音是藏人的祖先,也是西藏的守護神,帶著「唵嘛呢叭咪吽」六字真言從蓮華誕生,大慈大悲利益眾生。
12、水月觀音:此法相尊容十足,現辟支佛身。一般皆立於水上蓮葉,觀看映照於水上之月,因坐姿如水中觀月而稱之。有人認為,此觀音是從隋唐思惟觀音蛻變而來。水月觀音有多種法相,都與水及月有關,以水中之月來比喻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的佛教義理。《智度論一六》:「解了諸法,如幻,如焰,如水中月…」按照佛理的解釋,凡是世間的一切事務,都跟反映於水面的月影一般,亦就是空無一物,隨緣而過隨遇而安。《華嚴經》上所示,觀世音菩薩修行道場,皆是山明水秀的聖地。其實這個婆娑世界,到處是觀世音菩薩的淨土,一花一木、星光輝映處,乃至整個天地間,只要是人性光明面的發揚,無處不是菩薩淨土,也是水月觀音哲理所在。
13、一葉觀音:佛經稱蓮瓣為葉,千葉蓮即千瓣蓮,一葉蓮即一瓣蓮,故又名一瓣蓮觀音。一葉觀音現宰官身,無論手執蓮葉或乘一瓣蓮花,所呈現的,皆是禪宗解悟:「幻人呈幻事,依幻非真相,真滅幻亦滅,了無相可得。」此外,一葉觀音也是「救水難之身」,如〈普門品〉載:「若為大水所漂,稱其名號,即得淺處。」文意是說,若遇到海難,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,必會漂至淺處。大水也可以比喻為人生的生死大海,人在此海中浮沉,受了種種愛欲的迷惑,以致沉淪墮落。人們若能以理智克服貪欲心,心生慈悲喜捨,必能從驚濤駭浪中漂至淺灘。
14、青頸觀音:亦名青頭觀音或清頸觀自在,法相多種,起源於印度婆羅門教的溼婆神。有關溼婆神的的神話,記有:「諸神攪動乳海欲求甘露,在海中發現毒壺,惟恐毒害眾生故,濕婆發大悲心,吞下毒壺,因而頸項變為青色。」神話故事中,當世界原初之海被攪拌時,產生了可能會破壞全世界的猛毒,溼婆神為了去掉它,將毒液吸飲入肚中,咽喉因而被浸蝕,從此呈現瘀血的痕跡。有了如此的傳說,所以青頸觀音,被認為有除去厄難之力量。〈普門品〉偈云:「觀世音淨聖,於苦惱死厄,能為做依怙。」每個人生在這個婆娑世界,身心隨時都有憂苦煩惱事。「死」是生命的終結,「厄」是指天災人禍,在這憂苦的人海中,能救我們脫離苦惱死厄,能讓我們做依怙的,就是觀世音菩薩了!
15、威德觀音:此觀音兼具折伏之威及愛護之德,依〈普門品〉所記:「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,即現天大將軍而為說法。」天大將軍威德全備,故名威德觀音,是觀音三十三應化身中的天大將軍身。護法武神稱將軍,佛教寺院山門護法神,左邊的那羅延堅固力士,右邊的密跡金剛力士,皆稱天大將軍。《韋陀贊》:「韋陀天將,菩薩化身。」此乃菩薩示現天大將軍最好說明。據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說,觀音菩薩受持大悲咒後發願:「若我當來,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,令我即時身生千手、千眼具足。」這個大願一發,果然生了千手千眼。所以在必要時,祂會顯現異乎常情的身相。例如:《梁高僧傳》中,十二面觀音妙相莊嚴,或慈或威,使受了梁武帝之命畫像的畫家張僧繇,驚訝得畫不出來。
16、延命觀音(長壽觀音):因能消除詛咒與毒藥,使眾生能以延年益壽,故稱延命觀音。〈普門品〉偈云:「咒詛諸毒藥,所欲害身者;念彼觀音力,還著於本人。」是能滅除咒詛及毒藥之害,而延長人們壽命之觀音。如果遭受惡人用符咒、邪術、咒水或毒藥傷害的時候,趕緊專心持念觀世音菩薩,不但免受其害,且其咒詛諸毒藥反會還諸於謀害者本身,正是所謂的害人反害己。其實咒詛諸毒藥也可以比喻人的嫉妒、譭謗、挑撥離間、貪、嗔、癡等;遇到這種人,最好的方法就是平心靜氣去對待對方,並稱念觀世音菩薩,則一切惡果對方必自己承受。延命觀音千手接引眾生,提醒我們如無法超脫無常時,也應該珍惜當下。不因無常的幻化而帶給身心倦怠、自責或不安,應該把生命迎向菩提之道。
17、眾寶觀音:手持寶物,現長者身。其由來是據〈普門品〉所載:「若有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、琉璃、硨磲、瑪瑙、珊瑚、琥珀、珍珠等寶,入於大海;假使黑風吹其船舫,飄墮羅剎鬼國,其中若有乃至一人,稱觀世音菩薩名者,是諸人等,皆得解脫羅剎之難。」金銀等七寶,是信、進、戒、聞、捨、慧、慚等「七法財」的譬喻。七法財是一個人精神上的七聖財,也是一般人最基本的修身之道。大海譬喻這煩惱世界的茫茫人海;黑風譬喻為無明之氣或錢財。一個見錢眼開的人,看到錢財的貪婪像,就像羅剎鬼一樣。佛陀把黃金稱為毒蛇,非分之財不要貪,否則終究自食惡果。眾人追求物質,其實修善心才是真正的寶,有健康才有財富。至於金銀財寶,生不帶來死不帶去,人生終究一場空。
18、岩戶觀音:觀世音菩薩安坐於岩窟洞口,抵擋蛇蠍魑魅魍魎因而得名,又名岩洞觀音、岩石觀音。〈普門品〉偈云:「蚖蛇及蝮蝎,氣毒烟火然;念彼觀音力,尋聲自迴去。」蚖蛇及蝮蝎多居住於岩窟內,而且能吐出如煙火般的毒氣,觀世音菩薩為救護眾生,端坐於危岩外,阻止毒蟲出來害人,所以有岩戶觀音之稱。蚖蛇及蝮蝎這四種毒物,也代表人類的貪心、嗔罣心、愚癡心及驕慢之心,這四種心有如毒氣烟火,隨時都會從人們的體內噴發出來,稍一不慎便會傷人。唯有稱念觀世音菩薩,人人興起菩薩心,則毒氣除,還我清淨安樂之社會。
19能靜觀音:能救濟及守護,使遭難者得安穩的觀音。〈普門品〉偈云:「或漂流巨海,龍魚諸鬼難;念彼觀音力,波浪不能沒。」意思是說若有人因海難,而漂流於茫茫大海中,只要虔誠地稱念觀世音菩薩,就能免受龍魚諸鬼難,並得脫離滅頂之災。能静觀音趺坐於海邊岩石上,現靜寂之相,有海路守護神之意。若以廣義解釋,巨海譬喻茫茫人海,龍魚諸鬼難則如愛欲的波濤,若失去清明理智,招來情慾摧殘,此時若能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,洞悉諸法皆空,則迷惑遠離,顯現安和祥靜的避風港。能靜觀音能使遇難者平靜;「靜」也可解釋「淨」。清淨、潔淨,故又名能淨觀音。
20、阿耨觀音:「阿耨」二字為梵語,是指阿耨達池(又稱阿耨大泉),因巨海與龍魚和阿耨達池有因緣,故名阿耨。依照古代印度的傳說:大雪山之北,香醉山之南,有一大湖,流經四大靈川,有金、銀、琉璃裝飾其岸,水波清徹如鏡,惠育眾生,而後流入大海。有說這是喜馬拉雅山中的水源,結合自古以來印度崇拜河川的思想,因此有阿耨觀音之說。據〈普門品〉所載,阿耨觀音也是「救湖海水難之身」。巨海亦可指無邊生死大海,龍魚諸鬼為內心煩惱,煩惱在眾生心中興風作浪,致使眾生漂流在生死海中,不能到達涅盤彼岸。如眾生念此菩薩法號,仰仗阿耨觀音神威之力,縱使海澇波濤,也不致被諸波浪淹沒。
21、阿摩提觀音:亦稱無畏觀音、寬廣觀音。阿摩提乃梵語,意為「全然無懼的人」或是「令人安心、平靜者」,因掌施無畏之德故名,又稱為無畏觀自在菩薩。〈普門品〉:「是觀世音摩訶薩,於怖畏急難之中,能施無畏,是故此娑婆世界,皆號之施無畏。」又因乘坐獅子,故稱獅子無畏觀音。佛教有地獄、惡鬼、畜生、阿修羅、人、天等六道輪迴之說。據天台教義,六觀音指大悲觀音,大慈觀音,獅子無畏觀音,大光普照觀音,天人丈夫觀音,大梵深遠觀音。其中獅子無畏觀世音破畜生道三障,獸王威猛,現大無畏相,菩薩則呈慈悲相。傳說宋末明初,流寇李全殺進河南登封縣少林寺,觀世音化身燒火的和尚,打退賊寇,少林寺僧眾就依當時菩薩所顯化的寳相,塑成金身,另闢觀音殿供養,這就是阿摩提觀音。據《阿摩提觀音》儀軌記載:「即使犯無間重罪,兩日夜精進,勤唸誦,即得見菩薩尊相。」賊寇打家劫舍,本當死罪,觀音菩薩大慈大悲,即現此相,有救援與警告之意。
22、葉衣觀音:現帝釋身(佛法界的護法神),因身披千葉衣,又稱披衣觀音、千葉衣觀音。葉衣觀音身披樹葉,名八萬四千功德衣,一名柔和忍辱衣。千葉指重疊的花瓣,喻千世。梵語的「巴魯那沙維利」為其原語,巴魯那是「大葉子」的意思。茂密的樹葉,形成涼爽的樹蔭,藉此比喻為大悲。密號異行金剛,其形像依《葉衣觀自在菩薩經》為天女形,戴寶冠,冠上安置無量壽佛,身上飾有瓔珞及環釧。自古以來為消除瘟疫、畜疫、劫賊、苗稼蟲害等,均以此觀音菩薩為本尊。其《葉衣觀音法》,為修習祈禱無病常壽的心法。畫家郭恩慂所繪葉衣觀音以綠色為基調,乃為顯示觀世音菩薩忍辱柔和的慈悲,有如大地之能容。
23、琉璃觀音:亦名高王觀音或香王觀音,現自在天身。依《高王觀世音經》云:「高王觀世音,能救諸苦厄,臨危急難中,死者變成活,諸佛語不虛,是故應頂禮,持誦滿千遍,重罪皆消滅,薄福不信者,專貢受持經…」此觀音菩薩能滅生死苦,消伏於毒害。臨危急難時,若以恭敬心專心念高王觀世音經一千遍,能死中求活。另,傳說有位名叫一峰的和尚,前往南海朝聖時,無異間在大海波濤中發現一尊琉璃觀音聖像,通體透明,七寶莊嚴。一峰和尚設法撈起,帶回杭州靈隱寺恭奉,人們稱此尊聖像為琉璃觀音。又因是從水中汆(音ㄊㄨㄣˇ:東西漂在水面上)來的,所以又稱汆來觀音;或所捧香爐,又稱為香王觀音。
24、多羅觀音:多為「如如」之意,羅代表「塵垢」,合其意是希望將眾生引過生死大海,到達彼岸樂土。多羅觀音又名多羅菩薩,又稱救度母觀音。此乃常見的觀世音菩薩應化身,為觀音部之佛母。藏密中白度母造像與多羅觀音相近。《大方廣曼殊室利經》云:「多羅大悲者,一切之慈母,天、人及藥叉無一非其子。故號世間母。」又稱作多羅尊觀音,梵語的「達拉」為其原語。這裡含有眼眸的意味,另外還有把眾生從迷悟的世界,引渡到覺悟的彼岸兩種意思。人生在世時,難免要面對無常的示現,當無常來臨時,常讓人情不自禁的不捨與悲傷,一時間無法豁然自止。多羅尊觀音可以把慈愛善良傳入人們的心中,化去眾生的苦難和憂心。
25、蛤蜊觀音:因端坐蛤蜊之中而得名。此尊觀音備受漁民崇拜,其信仰起源於中國。《觀世音菩薩傳》記載,唐朝文宗特別喜歡吃蛤蜊,官府為討好皇帝,令漁戶每天上繳上好的蛤蜊進貢,因此造成民怨。菩薩體恤漁民,化身大蛤蜊被呈獻進宮,沒想到任由御廚怎麼處理,大蛤蜊總是剖不開,最後被送到皇帝面前,打開來竟端坐一尊觀世音菩薩,眾人大驚。皇帝速召當時德高道隆的惟政禪師進宮,禪師告知這是菩薩欲啟陛下節用愛人,因為佛經上說:「應以菩薩身得度者,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。」當時唐文宗立即大悟,發誓永不再食蛤蜊,並詔告天下各寺院,都應另闢一殿供奉觀世音菩薩。因為此次菩薩顯現是出現在蛤蜊中,所以稱之蛤蜊觀音,為漁民所尊崇。
26、六時觀音:也稱常視眾生觀音。六時觀音取其「六時哀愍護念眾生」之意。〈普門品〉中說:「應以居士身得度者,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。」據此,六時觀音成了三十三應化身中的居士身。居士,乃指在家學佛之士。六時是指把一天的時間,分成白晝三等份、夜晚三等份,稱為晨朝、日中、日沒、初夜、中夜、後夜共六時。六時觀音在全天候二十四小時中,從白天到夜晚,時時刻刻觀照著眾生,憐憫守護眾生。郭恩慂所繪六時觀音,用色鮮麗而不俗,纓絡繁複而細緻,從頭冠、天衣、印相、脕釧、衣裳,佛菩薩莊嚴慈悲的法相,從他筆下流露出來,同時也傳達出在家修行者的一份清淨心。
27、普慈觀音:又名普悲觀音。佛、菩薩愛護眾生,予樂叫「慈」;憐憫眾生,拔苦叫「悲」。即:大慈與一切眾生樂,大悲拔一切眾生苦。慈悲是一切佛道之根本。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缺口,因為這道缺口啟大悲心,讓福氣流向別人也是很美的事。依〈普門品〉所記:「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,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。」大自在天乃三界之最高神,威德無量,故被表示觀音一視同仁之慈悲。中國有四大名山聖地,分別為安徽九華山的大願地藏王菩薩、山西五台山的大智文殊菩薩、四川峨嵋山的大行普賢菩薩,以及浙江南海普陀山的大悲觀世音菩薩。普陀山又名「普陀洛迦山」,傳說觀世音菩薩曾在此說法,立下普門示現誓願,普渡眾生。
28、馬郎婦觀音:與前面所述魚藍觀音的故事雷同,也有一說,馬郎婦觀音即是魚籃觀音故事中的老和尚,所以顯男相。正如〈普門品〉上所說:「應以童女身得度者,即現童女身而為說法,應以比丘身得度者,即現比丘身而為說法。」也有將賣魚美女稱之為馬郎婦觀音,將老和尚稱之為鎖骨觀音,又稱鎖骨菩薩。許多人將馬郎婦觀音與魚籃觀音視為同一尊菩薩,但三十三觀音明確將其分為二尊。
29、合掌觀音:合掌即合十,表示虔誠之敬意;原為古印度婆羅門教的一般禮節,佛家沿用之。《法華經‧譬喻品》載:「即從座起,整衣服,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,一心合掌,曲躬恭敬,瞻仰尊嚴。」另,依〈普門品〉所記:「若有眾生,多於淫欲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欲。」貪欲中最甚者莫過於淫欲、性慾,把智慧之光都給蒙蔽了,若能虛心合掌,恭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,則正念便會顯現在其三昧境界裡。觀世音菩薩因為有般若的智慧,照見五蘊皆空,所以能救苦救難。平常人有自、有他、有人、有我,所以是非無法消除。然而,天心藏於人心深處,若能衷心合掌自省,真正做到無人無我,則能成就大公無私的偉大人格,發揮救苦救難的功用。
30、一如觀音:一如即真如之理,因此又名真如觀音。不二為一,不異為如,是為一如,因此名之。《大乘起信論》把具有佛教全部功德而又永恆不變的「真心」,當做「真如」;「一心」即是「真如」,意謂「事事無礙,遍滿法界」。一如觀音法相,現雲擂鼓掣電身,降服雷電之姿。觀世音菩薩乘雲飛翔於空中,現制伏雷電之法身。因此《首楞嚴三昧經》卷下云:「魔界也罷,佛界也罷,一如不二,沒有區別。」又〈普門品〉偈云:「雲雷鼓掣電,降雹澍大雨;念彼觀音力,應時得消散。」一如觀音也是「救天災難之身」,亦即若不幸遇到大自然災害,要趕快定下心來,稱念觀世音菩薩,靠菩薩的慈祐,必能雲消雨止,重見晴天。
31、不二觀音:不二亦稱無二,指一切現象渾然一體,彼此「無分別」,或超越各種區別。佛教有所謂八萬四千法門,不二法門最高。禪宗把不二法門,當做一種處事態度和發揮禪機的方法。不二觀音現執金剛身,執金剛神乃是佛之守護神,亦是佛之化身。〈普門品〉偈云:「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,即現金剛神而為說法。」執金剛神是佛法的護法神,觀世音菩薩也是佛的守護者,也是佛的應化身,以其本迹不二之義,所以稱不二觀音。
32持蓮觀音:因手持蓮花而得名。蓮花淑世芬芳,出汙泥而不染,佛教常以蓮花比喻佛或佛法。根據《普陀山志》所載,五代梁貞明二年,日本僧人慧諤和尚前來中國五台山,請了一尊玉雕觀音打算回日本膜拜。不料,當船開到舟山群島附近時,海上忽然興起陣陣波浪,如朵朵蓮花(因此有蓮華洋之稱),擋住了船的去路。後來慧諤許願留在當地弘法,船隻果然順利開向普陀山,從此慧諤所主持的觀音庵被稱為「不肯去觀音院」(有觀世音菩薩不願意去日本之意);而船在蓮華洋打轉時,觀音菩薩曾在普陀山的白華絕頂顯現手持蓮花的金身,後人又稱為持蓮觀音。〈普門品〉中載:「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,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。」據此,持蓮觀音成三十三應化身中的童男童女身,又稱童子相觀音。
33灑水觀音:又稱洒水觀音或滴水觀音。灑水亦稱灑淨,即取撒水器以散杖灑香水於壇場使得清靜,此為密宗之修法。散杖為灑水用具,灑時,醮水右旋而灑。灑水觀音與淨瓶有關,淨瓶又稱寶瓶,內盛甘露水。觀音手持寶瓶,以楊柳枝醮水灑向人間,或救旱災而降雨,或除病害而降魔。觀音菩薩灑向人間的甘露水,不但是讓久旱逢甘霖,也是對惡人澆冷水,使其猛然省悟。《法華經‧藥草喻品》中所載:「為大眾說甘露淨法。」甘露亦喻佛法,觀世音菩薩不僅降雨滅災,而且還用甘露法雨滅除眾生煩惱之火焰,使之達到不生不滅的清淨世界。《觀音經》亦載,如果遇到洪水,只要口誦觀音菩薩之尊號,自然能到達淺水處。謙卑柔和的灑水觀音,同時也提醒世人有容乃大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