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「天燈」是元宵節的精神文明之一。
幾年前,為了創作「天燈鹽燈」,我和老張曾幾度到平溪老街,購買各式天燈,送到喜馬拉雅山麓的鹽燈工廠,請人將鹽岩礦石,雕成大小不同的天燈鹽燈。
今早,透過網路無國界,我將幾張天燈鹽燈照片,傳送給海外好友。點亮光源的鹽燈,猶如冉冉天燈,無聲勝有聲。祈願遠方的她,未來有更繽紛美麗的光景...

根據我之前在平溪地區的採訪資料,當地耆老表示,早年在前清年間,平溪、十分地區,經常遭到盜匪騷擾作亂。
由於地處山區,村民們只好移往山中躲避禍亂,等待土匪離去後,留守在村中的壯丁,就在夜間施放天燈做為信號,告知山上避難的村民,可以下山回家了,也藉此種方式向村民報平安。
因此平溪、十分地區的村民,又稱天燈為「祈福燈」或「平安燈」。
久而久之,放天燈便成為每年元宵節,平溪十分地區的特殊民俗,吸引著數萬人潮,到平溪參與盛會。

天燈最早起源於三國時代,相傳原本由諸葛亮(孔明)首創,故又名「孔明燈」。
(也有一説是,天燈像孔明戴的帽子,所以稱為「孔明燈」。)
諸葛亮當初為了要在城內傳遞軍情,利用熱氣上升原理,製作燈盞飄浮於空中,造成錯誤的「星象」資訊,用以欺騙司馬懿大軍,也是現今世界上熱氣球的先驅。
天燈製作以竹枝為骨架,外敷貼宣紙,施放時同熱氣球原理,點燃下繫已浸泡過煤油的金箔紙,待天燈受熱膨漲,即冉冉昇空。

至於,象山第一站的「天燈鹽燈」,則是以安全電線點燈,能夠散發健康負離子的天然岩鹽礦石!
(那岩鹽來自喜馬拉雅山,是2億多年前的海水結晶,又稱為「玫瑰鹽」,也是可以拿來醍醐美味的佐料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鹽燈象山第一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