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敬愛的梁丹丰老師,於9月6日遠行了!
謹以7年前,我在「南方生活報」所發表的文章,紀念永遠的梁丹丰老師。

(原文登載於2014年7月號南方生活報)

集「書畫、文學、旅遊、教育、公益」五大家於一身
 ☆ 上天派來傳播愛與藝術的使者~梁丹丰
 
才剛學會走路,5歲時她每天得逃難30多公里;從2歲到10歲已逃遍中國18個省市,名門閨秀的她一輩子因而只接受過3個月的正規教育。
 然而,除了在國內外大學教授、講學,她還分別獲邀為伊斯蘭約旦、梵諦岡三位教宗及慈濟證嚴法師作畫。
 她一生遊遍零下36度的北極、攝氏54度的撒哈拉沙漠等80多國,畫了4萬多幅畫、出版60餘本畫冊及散文、在海內外19國舉辦過366次個展…藝術奇蹟前無古人。
 曾經一貧如洗卻熱愛世界,感恩台灣的她,今年竟將市價數以億計之12000多幅畢生心血畫作和2000多件手稿,全捐給了國家圖書館,寫下國內外藝術史破天荒的一頁!
 
文/陳淑芬
 
半世紀以來,梁丹丰隔陣子就會出現在報章雜誌上,雖不令人陌生,卻也非大家對她都有完整的認識;或許她有太多說不完的故事,且又是那麼內斂、低調。
 人稱「梁老師」、「梁教授」的梁丹丰,一生專注於藝術、寫作、旅遊與教學,吝於浪費生命的一分一秒,總讓自己悠遊於書畫、文學、旅遊、教育之間,沒得閒著。
 來台前的童少歲月,她幾乎都在逃難,才剛學會走路沒多久,5歲時每天就得逃難30多公里,從2歲到10歲,她已隨著父母逃難過18個省市。
 在「一個閃失就沒命」之戰亂中成長的她,還不懂得甚麼叫人生,卻已學會了堅忍、知足、求生與感恩,也因為歷經淬煉,讓她生命既剛毅又柔軔,也更懂得惜福。
 18年前梁丹丰突然心律不整瀕危,經醫生緊急電擊和二次重大手術方挽回性命;癒後的梁老師豁然參透人生,另方面則更顯堅強,時刻都要把握當下。
 今年3月,她毅然將市價數以億計之1萬2千幅畫作和2千多件手稿,全捐給國家圖書館,寫下文化公益史偉大的一頁。
 對於「怎捨得將畢生心血就這樣捐了?」望似孅弱的她,昂聲強調:「我今年80歲了,生命的秋風起了,我還躊躇甚麼?我透過繪畫將內心感動、滄桑與快樂畫下來,人生豐盛無憾」、「文化不要只看眼前的東西。我那些作品是屬於大家的,希望捐出來給社會分享、再運用」、「何況我還在繼續作畫,也仍然在教畫!」
 祖籍廣東的梁丹丰1935年出生於南京,7歲避戰香港,9歲赴桂林,抗戰勝利隨父母至杭州,3年後舉家定居台灣。
 她的尊翁梁鼎銘是中國近代藝術巨擘之一,融通中西繪畫、浸淫文學、書法,1926年於黃埔軍校編繪革命畫報,係蔣介石時代最權威也最享盛譽的革命及抗戰歷史畫家。
 <窮中有愛,追求真善美卻毫不妥協>
 梁丹丰從小在藝術世家耳濡目染,加上杭州藝專的形塑,以及不斷的自我勤練苦學,奠定其深厚實力,又歷經戰亂洗禮,培養出恢宏的氣度和敏銳觀察力。
 她精通中西藝術,擅長水彩、水墨、書法、素描、粉彩與油畫,同時戮力寫作;「富足的心靈」是梁丹丰的精神堡壘,她強調:「我曾經甚麼都沒有,人生非常苦,但因心靈自在,生命很豐富;希望美好的經驗分享,能讓有貧苦思維的人,心靈有所轉化。」
 許多人以為梁丹丰家境富裕,其實她人生中幾度貧窮;40多年前除夕夜,她在一無所有的家中,向3位兒女問道:「你們過年想要甚麼禮物?」一要蠟燭,一想鞭炮,一說橘子;於是她拿起筆墨畫了一幅「3小孩在紅燭前歡賞橘子、鞭炮與紅包」的畫。
 畫完那幅「一無所有」的傑作,她擁著孩子們親吻說:「委屈你們了,孩子!今年除夕,真的甚麼都沒有,好在你們有這幅畫,媽媽則有你們3位,讓我們都變得非常富有!」
 這位命運起伏之才女老媽「窮中有愛」的家教,令人動容;而她慨然將畢生畫作捐給國圖的義舉,更令人震撼!
 國圖館館長曾淑賢表示:「梁教授的壯舉,係台灣目前藝文界最大數量之捐贈,在國際上恐亦絕無僅有,價值難以估計;特別要感謝她的家人及子女之成全與奉獻。」
 然而,溫柔婉約,舉止有度,談吐優雅,對家庭社會充滿大愛的梁媽媽、梁教授,對於藝術的追求,可就絲毫不妥協、不含糊了。
 38歲那年,已踏遍全台縱情揮毫的她,突然心血來潮將房子抵押,借了相當半戶公寓的1200美元,穿著阿娜玲瓏的旗袍,扛起畫具,獨自到歐洲去師法自然,追求她心目中藝術的真善美!
 <外柔內剛,命運生死交叉卻甚叛逆>
 首次出國她就遊遍歐洲11國,歷時3個多月才返台;隨後應美國聖若望大學之邀,前赴該校展出,從此啟動她隻身行腳天涯的藝術闖蕩;至今畫跡遍及80餘國,包括前進零下36度的北極冰原和闖越攝氏54度的撒哈拉沙漠。
 梁丹丰說,在寒凍澈骨的極地,如非意志力夠,無法畢竟其功;她很喜歡那批「北極圈初征」畫作,不過還是給捐了!
 提到北極,梁丹丰興奮笑道:「畫中那瓶酒,還沒回到下榻處,就被我喝光了;呵呵…」
 由於不斷冒險創作,她在比利時天寒地凍的室外,還研究出酷寒時的特殊畫法。
 她表示,若說畫旅有遺憾,那就是在撒哈拉因酷熱脫水,只差兩小時就可抵達沙漠中心,但如繼續硬撐,可能到得了卻回不來,以致被迫哭著放棄。
 童少時逃難,隨時都得提防「一個不小心就沒命」,中年為人妻母,卻為了追求藝術真諦,闖蕩天涯海角從極冷到極熱,堅持挑戰「一個不小心就沒命」;因沒把握能否平安回家,每次出門前她都會留下遺書,梁丹丰的生命就是這般一場場的冷熱交織,生死穿叉,可也十足叛逆。
 外柔內剛的她,卻得意地笑說:(搞藝術)不叛逆怎麼辦?!
 第一次環球之旅回來,二周後梁丹丰隨即在國軍文藝中心開展,一時轟動國內,觀畫人潮洶湧;自1955年迄今,她已在國內外18國的美術館、文化部、大學、畫廊密集個展,藝術生命力之旺盛,無出其右。
 《大華晚報》因而特邀其撰寫專欄,熱愛接受挑戰的她,於是整理畫上的文字和筆記粉墨登場,由於圖文並茂,內容精采,一躍暴紅;後來又在各大報開疆闢土,並將這些一手彩繪世界,一手筆寫見聞之畫旅心得集結出書,從畫家跨足作家,開啟台灣旅遊文學之先河,成為女性自助旅遊和繪畫寫生最早的啟蒙與實踐者,最高峰時10年間寫了26本散文;並榮任世紀名人傳記中心(IBC)亞洲主席及分組主席、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理事長等。
 梁丹丰生命的美麗與藝術踏痕的精采,外交部、教育部等各部會深受感動,不時邀請她擔任文化使節,馬不停蹄地在世界各國進行交流;國內外不少文化、學術、電視台亦慕名邀其講學及專題報導。
 <藝術奇蹟,窮其一生都在追求完美>
 1978 年她應約旦政府之邀,前往該國旅行寫生,用畫筆呈現伊斯蘭文明。
 2003及2005年,她二度應我駐教廷大使的邀請,就東方藝術家對西方基督文明的角度,展開描繪義大利與梵諦岡教堂之美,並為若望、保祿及本篤3位教宗親繪傳達基督精神的身影。2004年則應慈濟功德會之邀,費時2年走訪該會各服務事業體,繪製鉛筆和水彩寫生,並手繪證嚴法師與功德會諸大德畫像,最後結集出版《這雙明眸:慈濟世界之旅》,將慈濟的善行,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世人面前。
 在她筆下,伊斯蘭、基督和佛教都是人間慈悲喜捨的大愛;梁丹丰雖有其個人信仰,但在宗教藝術領域,她卻是屬於全人類的。
 戰爭的無情讓梁丹丰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,小學是跳著念;13歲習畫也是自學,後來有機會念杭州藝專,沒幾個月卻又不得不逃難。
 如今,從自學到教學的她,作品廣被德、奧、約旦、土耳其等數國重要文化部門與美國等20幾所大學典藏。
 他還曾任教國立藝專、文化、銘傳等大學;同時榮獲過國家文藝獎、教育部最高榮譽文化獎、中國畫學會金爵獎、中國文藝協會繪畫榮譽獎、美術教師金鐸獎、世紀巨龍獎及最優私校教師弘道獎等;前後並畫了4萬多幅作品,更在國內外個展366次,成就圖籍與文學著作60餘冊,成為蜚聲國內的宗師,藝術奇蹟前無古人。
 有次,她與台大音樂高手一道出國進行文化外交,演奏中琵琶突然斷絃,全場頓時啞然無聲,梁丹丰毅然以苦學而流利的英語起身說道:「在藝術的國度,最美的繪畫是最後完成那一筆,最好的音樂是軋然中止的那一刻!」說完,剎那間現場爆出陣陣如雷掌聲。
 顯然,這位彷若上天派來世間傳播愛與藝術的使者,窮其一生都在追求她人生最美的一刻,永遠「活在明天」!
 (原載2014年7月號南方生活報)

2007年春天,「世界女記者.女作家協會」年會後舉行摸彩,淑芬抽中梁丹丰老師所捐的花卉水彩畫作。
及後,這幅畫作,由一位章小姐蒐藏。而淑芬也將結緣所得,悉數與梁老師分享。
令人感動的是,丹丰老師另贈一幅書寫「君子之德、君子之姿」的蘭花水墨畫給淑芬。
當時(2015年初),梁丹丰老師對著那幅蘭花水墨畫説:「這是有一次在銘傳上課,我信手拈來揮灑的,自己很喜歡這句"君子之德 君子之姿",所以題了此字。」
孔子說:君子有三德,仁者不憂、知者不惑、勇者不懼。容德以儀表形態正君子之形,顏德以表情姿態正君子之姿,辭德以言語聲音正君子之聲。
梁丹丰老師的高貴情操,正是「君子之德 君子之姿」的表現!

曾有一段時間,病中的梁老師,常透過電話鼓勵轉行從商的淑芬,不要放棄用文筆傳愛。
2021年9月6日,梁老師優雅遠行了,謹紀錄她生前點滴,永懷這段忘年之愛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鹽燈象山第一站 的頭像
    鹽燈象山第一站

    象山第一站喜馬拉雅山玫瑰鹽燈專賣店

    鹽燈象山第一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